鑄鐵含碳量金屬的碳同熔融氧化物相檢測顯微鏡
金屬
當使用條件沒有特別浸蝕性時,都廣泛使用鑄鐵,例如混
料器、蒸煮器、泵體等等.在制做鹽或苛性鈉用的蒸煮鍋時,
鑄鐵的一些優點要勝過不銹鋼,因為它不會產生應力腐蝕開
裂.
還應記住,有些特種鑄鐵,其耐腐蝕性已被改進到可以滿
足特殊工作條件的要求.高鎳奧氏體鑄鐵的含鎳量可達35%
,對稀硫酸和苛性鈉的耐腐蝕性比標準的鐵
素體鑄鐵高得多,因此是各種浸蝕條件下使用的一種典型材
料.高鉻鑄鐵(同樣還有高鉻鋼)在生成一層不透水而且粘附
性好的防護氧化膜時,于含有大量氧或氧化介質的環境中較
為適用.在含有鹵化物一類負離子的溶液中,由于這些離子
能夠穿透這種氧化膜,所以就不那么好,而且在多數情況下對
鹽酸和硫酸沒有抗蝕髓力.然而,其主要引人之處是在耐高
溫腐蝕方面.所以可用千爐子零件熟奪捶器等等
適用子琺瑯器皿的鋼一般都要求有很低的含碳量,還要
經過酸洗并做過“工藝的”或“裝箱密閉”退火.這就意味著:
鋼表面的氧化皮要清除掉,鋼的組織為再結晶鐵素體.在將
鋼材冷軋到所需尺寸后,為防止表面脫碳,雖然常規的工藝退
火都是在可控氣氛下進行的,但對涂琺瑯使用的情況來說,仍
然允許有目的地使其脫碳.這種組織是由多邊形的鐵素體所
組成,同時含有稍微拉長的珠光體,這種珠光體有球化的傾
向,但在表面層中幾乎全部為鐵素體.當然,這有助于抑制氣
體的進入,而且溶入金屬的碳同熔融氧化物相互作用就會使
琺瑯起泡.
然而,近幾年來將專門供鋼做合金化用的那些成分用于
搪瓷已是很普遍的了,例如向搪瓷中添加鈦.這可使所有的
碳、氮和氧化合而在金屬基體中產生惰性的化合物,既能防止
氣體從金屬溶體中析出,也能防止碳和通過熔融琺瑯提供的
氧發生反應.另外,這種添加成分使屈服點和應變時效效應
均告消失,因此,鋼板涂琺瑯之前無須進行冷軋即可平穩地進
行彎曲,否則便需要進行冷軋.
釉瓷琺瑯的第二種作用就是使鋼板部件具有一定的剛
度,這個因素可以利用設計綜合法判明.設計涂琺瑯時應避
免有尖角的邊棱,因為不這樣做可能就很難將琺瑯均勻地涂
到邊棱之上及邊棱附近.流動狀態的搪瓷可能在邊棱的幾個
不同位置上變厚,結果很容易因剝落而引起失效,有時甚至恰
好只在邊棱附近敷上了打底涂料,高低不平,這樣就使帶有藍
/黑色特征的搪瓷較薄的邊棱覆蓋于另外一種主色之上(一般
都為白色).
當然,搪瓷的主要應用場合是鑄鐵.非常明顯的是,由于
鑄鐵的含碳量高,所以在碳與氧化物搪瓷之間總有發生相互
作用而在涂層中產生汽泡的危險.這對化合碳的情況尤為適
用,而且這類問題在珠光體鑄鐵中要比在鐵素體基體中嚴重,
同時含硅量低時要比高時嚴重.
由于這種原因,盡管已經證實了石暈的粗化程度有些影
響,但這種石墨碳似乎并不特別活潑.同鋼相比可能使對含
碳量敏感性下降的較主要原因是,在工作溫度下,基體中的
硅、錳、磷優先與可利用的氧發生反應,因此借助生成的過渡
界面就改善了耐酸釉面(流動強度)的附著性.
然而,鑄鐵中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氫的析出.在鋼的凝
固過程中,只要氫的含量超過了較大固溶度,一般說來都要逸
出,但在鐵/石墨共晶凝固時,放出的氫也會因碳而被保留下
來,在隨后的再次加熱過程中便會緩慢地放出.另一方面,由
于烘烤操作之前石墨一直起著氫寄生位置的作用,所以上述
原因就促使氫穿過金屬表面同稀漿中的水發生反應.據說在
施加搪瓷漿之前,把鑄鐵在760℃下加熱幾分鐘以使表面氧
化,就能避免氫造成的困難.
涂搪瓷的材料首先要進行清洗.鋼板往往用磷酸進行酸
洗,對鑄鐵件則做噴丸處理.在丸粒為含碳量高的白口鐵時,
只要一粒嵌進鑄鐵,就有使搪瓷起泡的危險.這種情況對鋼
板與鑄件都是如此.清洗后生成的那層薄銹膜.即用磷酸酸
洗之后留下的一層磷酸鹽膜,往往認為對改善附著力是有利
的.
搪瓷通常都是以漿狀通過噴涂或浸漬的方法使用的.烘
干之后,搪瓷便被熔合到金屬表面上.另一種方法是把細粉狀
搪瓷料篩到經預熱的表面上,因此它是粘附上去的,隨后再把
這類制品裝入烘干爐,烘烤不長一段時間即可掛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