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聚合物零件橫截面零件設計材料試驗金相顯微鏡
在工程實踐中,從前的傳統做法是一開始就依據強度或
剛度去進行設計,而不考慮韌性.直到后來,才將韌性當作一
個問題提到日程上來.令人遺憾的是,不考慮韌性常常要出
現大規模的工程失效.因此,在現代設計中韌性的重要性至
少等同于、甚至可能高于其它各種力學性能.總之,選材問題
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從整體設計的角度去考慮;另一
方面是從材料本身去考慮.
從整體設計的角度考慮時,一般情況是:大型結構和厚截
面都比小零件和薄截面具有更低的韌性.這是因為在前一種
情況下用的塑性約束更大,例如,對于大型船舶有必要使用強
度較高的鋼,因為常用的軟鋼需要的截面非常厚(根據強度設
計),以致造成的塑性約束足以損壞其正常的韌性.但是,對
給定的某一類材料,其強度與韌性問通常是反比關系
因此,如果韌性不能與設計正確匹配,即使應用高強度
材料也會因材料的韌性不足而造成問題.
在復雜的部件中,由于把不同剛度的材料組裝在一起,也
會帶來其它一些問題,即變形的不協調性能夠導致局部的應
力集中,較終產生某種形式的局部失效,這也是非常危險的.
據估計,近來報道的有關包裝設備、甚至整個窗框、高層建筑
的倒塌等事例,均與這種效應有關.
利用高強度材料減輕重量的努力可能對剛度產生不利的
影響,因為盡管所用的冶金強化方法對材料的楊氏模量并不
會有重大影響,但強度越高,允許的橫截面也就越小,從而使
幾何剛度工降低.如果諸如箱體之類的薄壁構件有可能利用
高強度結構鋼去制造的話,那么在它承受滿負荷時則需要具
有額外的剛度,這在某種程度上說來,就將可能的節約抵消掉
了
聚合物的特征之一就是當除去載荷時,只要時間足夠(當
然也假定施加的載荷不至引起不可恢復的損傷),施加載荷引
起的應變就是可以恢復的.這種特征在設計脈動載荷時必須
加以考慮.
與金屬不同,塑料的剛度并非和顯微組織無關.諸如聚
乙烯和尼龍一類結晶熱塑性塑料,可根據所受加工工藝的性
質而改變其結晶化的程度.其較高的剛度與結晶度的增加有
關.
雖然金屬單晶體的楊氏模量可能有很強的各向異性,但
單個晶粒呈無規則排列的多晶體金屬或合金將具有近似的各
向同性性能.另一方面,塑料通常都表現有明顯的各向異性,
這可能是由于長鏈聚合物的分子發生擇優取向的緣故.沿擇
優取向方向上所測的剛性模量,要比在垂直方向上測出的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