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粒的形狀顆粒大小分析圖像顯微鏡測量分析軟件
粘粒的形狀
雖然有許多嘗試想通過假定土壤是球形顆粒來建立關于土壤
性能的概念,但大多數實驗證盼土壤的較小粒級顯然是非球形
的。證據來自對粘土溶膠的超顯微鏡觀察、粘粒的雙折射、沉降
過程中顆粒的成層性、粘土晶體的特性以及從電子顯微鏡觀察所
得的結果。
當一束光穿過膠體體系時,部分透射,部分繞射。繞射光是
可見的,光束在懸液中可看到,這就是所謂丁鐸爾效應。在超顯
微鏡下面,粘土溶膠顯示出閃光的或時隱時現的顆粒類型,這時
繞射光時有時無,不是所有時間都清晰可見。這種效應與非球形
顆粒有關。閃爍是由于顆!獣䞍何挥诳梢娢恢,一會兒又位予
不可見的另一位置。
顆粒大小分析
由于比表面與顆粒大小之間的相關性,土壤中單粒的不同大
小分布百分率就成了土壤的一個重要特性。為鑒定土壤質地而測
顆粒大小分布,是較普通的土壤物理分析之一。任何這類分析的
成功,首先取決于樣品制備,以保證所有團聚體徹底分散成單一
的未遭破壞的原始顆粒,其次取決于準確地把樣品區分成各種不
同的粒級。
樣品的制備
預先處理準備做機械分析的土壤樣品的主要目的,是要使樣
品取得高度分散,并在分析過程中維持這一分散。此目的可通過
(1)除去膠結劑(如有機質和鐵鋁氧化物)、 (2)用機械方
法使粘粒再水化和(3)顆粒的物理、化學分散,來達到。
去除有機質和其它膠結物質的膠結影響以及在每一粘粒周圍
形成水膜,還不足以取得高度分散。懸液中的顆粒可以物理地分
散開,但在進行精確的顆粒大小分析前,又可結聚成絮凝;驁F
聚體。如前所述粘粒帶負電荷,為避免絮凝,顆粒表面的電位必
須在某一臨界水平之上。粘粒交換性復合體上所強烈吸附著的
H、Ca、Mz離子,必須被高度水化的一價離子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