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光學顯微鏡法測定纖維的物理結構截面形狀
隨著合成纖維的不斷發展以及對質量要求的提高,其化學分
析、物理特性的表征以及紡織性能的測試顯得越來越重要。對合
成纖維的化學和物理分析實施的公用準則為數還不多,而較重要
的紡織性能測試法(以便進行合成纖維的國際貿易)卻已制定了
國家的和國際的標準規程。
在表征紡織用絲的化學特性時,須加考慮的方面有:化學組
成,官能基的種類和分布、分子量平均值和分布,伴隨物和添加
劑的種類及構成等。
為了確定纖維的物理結構,必須檢驗其組成高分子的構象特
征,分子內和分子問能的相互作用,聚合物鏈的有序度和取向,
以及纖維的表面特性。
所謂紡織性能測試,就是使用若干檢驗方法,一方面表征合
成纖維生產上的特點,另一方面標明纖維在各加工階段的特點。
在此力求取得纖維和紗線的特性值與用以制成的紡織品使用性能
之間的相互關系。
為了在對合成纖維進行化學和物理分析時有一定的類屬性可
循,似宜按照其結構構成,沿用天然高分子物質所適用的分類法。
據此可在下述諸類結構之間作出區別:一級結構是指高分子的化
學構成,包括分子鏈中原子的種類及排列、取代基、端基、分支
情況,以及分子量及其分布。還有有關高分子的構形(順、反
等),也都包括在一級結構的范疇之內。
在高分子學科結構理論方面起主要作用的,不僅是各個分子
鏈段的構象(二級結構),還有整個分子的空間排列問題。此三維
排列稱之為三級結構。迄今還沒有完全搞清楚纖維的三維結構,
而且測定合成纖維中的三級結構是否有意義也還存在疑問,因為
固體中各個高分子的這類結概都是同鄰近分子締合在一起。
與之相適應,四級結構也就是繪述單個高分子聚集成多分子
結構。若高分子是由一定構成單元序列(一級結構)的相同分子
所組成,這些高分子就可生成100%結晶的空間結構。鑒于如所
周知,由高分子所構成的合成纖維,不僅由有序的部分,也由欠
缺有序的部分所構成,于是為不同程度有序區的整個空間排列創
造出膠體結構這個名稱
復合結構包括膠粒和原纖的有序體系以及纖維制品的多組分體系
這些復合結構有的可用光學顯微鏡法測定
較后,宏觀結構是指絲條的尺寸,截面形狀,表面特性以及
卷曲性。這些結構特征使用物理方法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