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用金屬鑄鐵材料顯微結構分析圖像光學顯微鏡
一切工業用材料根據其力學性能和工業上使用目的的不
同,它的破損定義也隨之變化。例如:建筑結構件等因允許
塑性變形,所以應把構件直到不能使用時的變形定為破損,
因而屈服點就成為基準(標志)。而幾乎所有的機械部件是
以材料的彈性極限、比例極限為基準的。同時,由于物件品
種的不同,有的直至斷裂之前都能使用,因而往往把抗拉強
度看作是破損的起點。這些要根據工業上材料使用的領域,
使用目的或設計方法等各方面的經驗來決定。因此,就破損
定義來說,對一切情況都適用的統一的概念是沒有的。在此
為方便起見,將破損分為屈服(大的變形)和斷裂(斷開)
兩類來分別考慮。
有像石頭、玻璃等那樣在斷裂前沒有明顯變形的材料,
也有象一般金屬那樣在斷裂前表現有明顯變形的材料。但即
使在同種金屬材料中,也有如低碳鋼那樣具有明顯變形的材
料和象玻璃那樣性能的鑄鐵材料。而這一破損的形態很明顯
地取決于材料的組織、內部結構、應力狀態等。
很早以前,人們認為根據材料的性質、結構、應力狀態
的不同而分別具有各自的破損規律。因此,常常把象低碳鋼
那樣斷裂時伴有明顯塑性變形的材料叫做延展性材料,把具
有鑄鐵那樣性能的材料叫做脆性材料,分別論述其損壞情
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