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鋼加工研究型實驗顯微鏡,微觀精細結構分析
雙相鋼由低碳鋼或高強度低合金鋼經臨界區處理或控制軋制而得到 的以鐵素體和馬氏體為主的所謂雙相鋼,以其屈服強度低、抗拉強 度高、加工硬化能力強、總伸長率和均勻伸長率大、易沖壓成形、 良好的塑性和韌性匹配等諸多優點引起材料學界的極大興趣。它的 問世標志著低合金高強度鋼(HSLA)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雙相鋼的出現為研究和生產高強度、高延性、低屈強比的HSLA鋼板 指出了一條新的途徑。雙相鋼的組織對力學性能的影響是雙相鋼研 究較重要的領域之一。由于材料的性能是由它的組織決定的,而組 織取決于合金成分和工藝條件,研究組織與性能關系可以直接與雙 相鋼的使用相結合,有利于指導雙相鋼開發和應用。
工藝參數對鋼板組織性能的影響
從材料學的角度來看,鋼的性能取決于材料加工較終狀態的微 觀組織及其精細結構,而組織結構無疑又依賴于鋼的化學成分、生 產流程及工藝參數等。在實際生產實踐中,前已述及,對于同一成 分規格的鋼板,不同的加熱制度、軋制制度及冷卻制度等都對應著 不同的組織形態,這也決定了其不同的性能特征。
500MPa級超低碳貝氏體鋼的特征
鐵素體中C的較大固溶度在0.02%左右,當鋼中的C含量控制 在0.02%以下時,通過調整鋼的成分可以形成單一相的貝氏體組 織,鋼板在一個非常寬的冷速范圍下微觀組織也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而呈現出一種標志性的相變形為。為了用超低碳貝氏體這種特性 生產熱軋態的500MPa級的鋼,利用了增加屈服點強度的技術。超低 碳貝氏體鋼依照微觀組織形狀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半多邊形狀鐵素 體鋼、粒狀貝氏體鐵素體鋼、貝氏體鐵素體鋼。前兩種組織形態多 發生的溫度相對高一些,強度低一點,這種情況在半多邊形狀鐵素 體鋼中表現的較為明顯。和SM570TMC相比較,在超低碳貝氏體鋼中 主要為粒狀貝氏體組織,但是有時也會有一些半多邊形狀鐵素體組 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