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共生粘土顯微結構生物、顯微組分和礦物實驗顯微鏡
如果鏡煤的煤階在某限度內,這些鏡煤主要含有鏡質體,這
是形成焦炭的重要顯微結構。絲炭則主要含惰性體,其顯微組分
在燃燒時顯示惰性。中間的煤巖類型中,亮煤主要是由殼質顯微
組分組成的。
顯微組分的差異是由于其原始成因不同造成的。煤是由遠古
時代生長的植物形成的,較初由各種微生物侵入,隨之又長期經
溫度、壓.力增高的影響,致使這些植物的殘骸經過了一系列復雜
的變化。但不是所有的原始植物殘骸都以同樣的方法或同樣的程
度經受變化,故較后出現了一組體現原始條件轉變范圍的煤組分
系列。
例如鏡質體,是煤的基本顯微組分,也是亮煤的主要組分。它
的來源主要是原始植物的木質纖維和樹皮細胞。絲炭源于與鏡質
體相似的植物殘骸,但在泥煤形成前或形成中所受到的氧化作用
要大得多,致使共與鏡質體相比具有較高的碳、氧含量,較低的
揮發物含量。絲炭是由碳化的細胞壁和空腔組成的多孔結構,盡
管它有時可能破碎不全。藻類、角質體、樹脂和孢子體組成的殼
質體來源于木質纖維以外的其它植物質。
進入浮選回路的煤?赡苁怯坞x的顯微組分、不同顯微組分
的共生物、顯微組分和礦物的連生體,通常是由與煤共生的粘土
所產生的微細粒的游離礦物,常和煤層一起開采出來的臨近巖層
的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