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像顯微鏡可分析儲集巖石樣品測出巖石的孔隙度
顯微孔隙空間和沉積學
在早期的石油工業中.當鉆開一日井時,主要的問題就是遇到什么類型的油藏,是好的,
還是差的。如果巖石的孔隙空間發育的很好,則這口井可成為一口很好的生產井(假如不發
生其干擾的影響的話),但是,如果孔隙度和滲透率都很差的話,則這口井產油極少,甚至
是完全的“致密”。(因為油藏在那一點的孔隙很差,或“致密”,所以這樣講)。這就是為
什么當遇到一種或另一種情況時,那時的人們難以理解的原因。
如果能取到合適的巖石樣品進行分析的話,則可直接測出巖石的孔隙度。也就是說,將
巖石進行足夠的壓實,得到粘附且又不變形的樣品。稱重樣品,先干燥,再用已知密度的流
體飽和,用重量差計算出孔隙度。也可以采用電纜測井的方法測量出與巖石孔隙度有關的參
數:如密度、聲速和中子響應。錄井公司通常將給出從測量的錄井參數中計算的孔隙度值。
在顆粒非常細的巖石中,孔隙度與顆粒尺寸之間的關系更為復雜。一些板狀礦物,主要
是粘土礦物,以很小的片狀形式存在,表面吸水。水使這些小片分開,導致巖石名義上具有
高的孔隙度,很可能達到40%,或達到50%。然而,這些孔隙很小,以致于很少或不能產出
烴類,見下一節。因此,能使石油產出的孔隙必須更大,而把巖石總孔隙度中的這一部分孔
隙度稱為有效孔隙度。
雖然在涉及到儲集巖石和它們的孔隙度時,不得不記住這些理論根據和復雜條件,但是,
較好還是要掌握一些油田上經常出現的孔隙度數值。對于已知的含有油氣的和已經證明能夠
將這些油氣排到采油井的巖石來說,有效孔隙度數值通常在一較窄的范圍內。、
<10%差,產油能力有懷疑
10-15% 中等
15-25%好,可采油藏較常見的范圍
>25%較好,但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