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鐵零件磨削熱機械細紋檢測便攜式金相顯微鏡
磨削燒傷可根據外觀,表層顯微組織變化的性質和深度進行區
分,根據燒傷外觀的不同,有全面燒傷、斑狀燒傷、均勻線條狀
燒傷,周期性線狀燒傷。
按表層顯微組織的變化的性質區分,有回火燒傷,即零件表面
的燒傷處為已回火的金屬層,也就是顯微組織由索氏體或回火屈
氏體或是索氏-屈氏體或是屈氏-馬氏體混合組成;淬火回火燒傷
,就是在零件表層內,二次淬火的金屬層在回火層的軟基底上,
該回火層以過鍍到正常的組織,也就是上表層的顯微組織為馬氏
體,第二層的組織如前所述;經過淬火和回火和回火燒傷,就是
在零件表層中,上表層的回火層,第二層為二次淬火層,第三層
為過渡到正常組織的回火層。
根據表層顯微組織變化深度的不同,燒傷還可以分為淺燒傷、
中等燒傷和深燒傷,按照加工方法不同,燒傷又有熱燒傷,磨削
燒傷和熱磨削燒傷,生產中較常見的是均勻的或周期性的線條狀
燒傷。
鋼件的熱處理不僅是形成裂紋的原因,而且是零件材料易于產
生裂紋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內應力作用下,鑄鐵零件一般不易產
生裂紋,因為內應力所引起的表層體積變化可被因石墨雜質而產
生的變形所補償,磨削時,在零件表面上主要是發玫兩類裂紋,
即磨削裂紋和熱機械裂紋。
除了磨削工序中出現的熱裂紋以外,磨削裂紋一般都伴有燒傷
迪是由于局部發熱時金屬在低熱區域內膨脹的結果,同時周圍的
冷金屬對發熱區的膨脹起阻抗作用,結果在以熱區域的邊界產生
了壓縮應力,而在中心部位則產生拉伸應力,當發熱部分冷卻到
基體金屬的溫度時,其體積便縮小并在邊緣上產生拉伸應力,而
在內部則產生壓縮應力。
引起工件上出現裂紋的直接因素是:內應力集中、工件表面內
顯微組織的不可逆變化、工件材料有缺陷和組織不均勻以用易使
金屬產生裂紋的合金元素的耐熱性,因此,加工過程中促使出現
以上因素的指標就是零件在加工是產生裂紋的原因。
這些原因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與磨削有關的,另一類是與磨削
無關的,凡是一般設計和工藝的原因均屬于第一類,如零件結構
要工藝上考慮不周、材料選用不正確、毛坯加工方法選用不合理
、零件的熱處理不當、試驗方法選擇不當和對零件的使用條件估
計不正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