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學儀器一廠表面輪廓儀在材料表面摩擦實驗中的應用
我們知道,從分子角度看,只有云母的表面上才會有較
大的光滑面積。這種材料只有一個解理面,因而在各層剝落
后留下的表面會在幾個平方英寸面積上沒有分子階梯。
即使是經過磨削和拋光而制成的較光的工程表面,仍有
百萬分之一英寸左右的凹凸不平度。一般說來。這好象很光
滑,但是百萬分之一英寸就是250埃或者大約是100個原子間
距,很明顯,從原子尺度看,這些表面是粗糙的。工程表面
大多數是相當粗糙的。
那么,我們能用什么方法來研究這種表面的形狀和輪廓呢?
答案:觸針法和表面輪廓儀
表面輪廓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不知道兩個表
面放在一起時的接觸情況,我們將永遠搞不清摩擦是怎樣產
生的。為了搞清這一點,我們必須研究表面的形狀和輪廓,
以便能了解兩個表面放在一起時的配合情況。
要造出真正平滑的表面是極其困難的。這種困難一部份
是工藝上的困難。因此,改進了工藝方法,能得到比較平滑
的表面。但是,另一部份困難在于固體本身的特性。例如,
工程實踐中所用的金屬往往是由多晶物質組成的,而晶體通
常含有各種不同的組分,并且按無規方向排列。某些晶體比
其他晶體硬,或面向較難變形的方向。因此,對這種材料進
行拋光時,表面的某些部份會比另一些部份容易脫落。即使
是純金屬的單晶體,從原子角度看基本上光滑的原子平面
也會含有缺陷,這些缺陷產生了局部軟化區,因而在拋光時
能先行脫落。如果我們設法從熔融狀態生成單晶體,那末表
面往往會含有高達幾層原子的階梯、凸部和臺階。
如果我們把一塊玻璃熔化,再讓它緩慢地凝固,表面就
會貌似光滑。但因玻璃的結構并不均勻,所以
表面的不同部份在凝固時的收縮量會有所不同,因而表面將
具有波紋。如果把表面拋光,結構不均勻還將意味著某些部
份會比其他部份容易脫落。對于聚合物,也有這個問題。木
材的結構更加不規則,因而拋光表面會呈現凹凸不平,從原
子尺度看,不平度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