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觀察樣品優質的照明設計可使視野清晰,光照明亮
在用顯微鏡觀察樣品時,照明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但有時人們卻不大在意。顯微鏡照明的重點是視野清晰,光照明亮。在裝有聚光器的顯微鏡中,總是采用平面鏡。未裝
聚光器的顯微鏡,或者在光度極端不足的時候,則采用凹面鏡。較近的顯微鏡大多數配有人工光源,從而,使Kohler式照明成為可能。所謂Kohler式照明,是指大約80年前,德國的Giessen 大學動物學教室的Kohler曾采用過的顯微鏡照明。他認為,必須要有光度充足的顯微鏡照明,經過種種改良,便設計成功了目前可以說是較佳的照明方法。
它所依據的原理大致是這樣的:借助于在光源附近的被稱為集光器的凸透鏡,使光源的燈絲成像在聚光鈍的光圈處,這就起到二次光源的作用,通過聚光鏡使照明樣品的光線成為平行光。因此,樣品被幾乎是均勻的光線照明。
實際應用時,制造者對操作方法都會有詳細說明,人們必須按所規定的方法進行操作。
還有,在用人工光源觀察染色標本時,為了校正色溢度,一定要采用淡藍色濾光片。細菌革蘭氏染色時,若不加濾光片,有時會定錯陽性或陰性細菌。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