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后鋼的顯微細小的合金氮化物-金相分析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下分辨。氮化后鋼的顯微組織。白層清晰可見。在白層下面,形成了細小的合金氮化物和(或)偏聚區組織,
鐵與氮及其它置換型合金元素的合金。在進行工業氮化的溫度下,會形成非常細的置換型合金元素與間隙型氮的偏聚區或沉淀區。置換一間隙(原子偏聚)區始終作常細,而且在加熱時不易長大,因為置換型原子的擴散非常緩慢。在較低的溫度下只形成氮化鐵,
而在較高溫度下則形成合金碳化物。氮化層比滲碳層硬度高,當在氮化處理溫度以下服役時也相當穩定。
因此,在互相接觸而有相對運動的零件之間摩擦產生熱量的條件下,氮化產生優異的磨損、咬卡和劃傷抗力。提高疲勞壽命也是氯化的一個重要優點。
用于氮化的鋼通常是中碳鋼,含有強氮化物形成元素如銘、鋁、釩和鉑等。尤其是鋁,是非常強的氮化物形成元素。
它在氮化鋼中的用量在0.85x1.5%之間。在氮化之前.鋼要進行奧氏體化、淬火和回火。
回火在540-750℃(1000-1300°F)之間進行,但總要高于進行氮化的溫度。高于氮化溫度的回火得到的心部組織,在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