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表面一般粗糙度比光波波長約小10~20倍-顯微鏡
注塑模壓光學表面的模具結構一般以單獨模芯制造,其光學表面是量終元件表面的相反形狀(或負形)—通常是球面、平面或者非球面。衍射、錐形、透鏡和柱形表面也制成模芯。
可以通過拋光鋼、電鍍復制某種結構或者單點金剛石切削技術制造光學模芯
制造球面和平面模芯,并拋光到與玻璃表面相同的精度,一般使用鉻合金不銹鋼材料。
對于光學表面.要求粗糙度比光波波長約小10~20倍,這愈味著,應用于紅外和近紅外光譜區的塑料光學元件的粗糙度小于30nm。實際上,工裝的目標值約5~10nm
這種鋼材幾乎是完美的.具有極精細和一致的微結構,只有很少幾種結構性缺陷。為了達到這種表面精度,例如,利用電渣重熔工藝(ESU),對具有該特性的鋼材料進行預處理(多次重熔)。
拋光之前,需將鋼模芯硬化到洛氏(Rockwell)硬度50~54范圍以內,保證模壓期問加壓和加熱時表面拋光質量不會下降。
要在無塵和無氣流環境中完成拋光。硬的灰塵穎粒很容易污染磨料和損傷完全拋光好的表而。一種拋光工裝應當只使用一種規格的拋光漿,并放置在防塵箱中。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