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顯微鏡下人眼的分辨率約為0.2微米左右
人們在觀察周圍微小的物體的結構時發現,物體在人眼視網膜上成像的大小和它和眼之間的距離有關系,物體和眼睛的距離縮小那么視網膜上的物體就增大物體就能看的更清楚,但是由于眼屈光度能力的限制,物體和眼的距離并不是越近越好,物體距離眼睛太近就會引起眼肌疲勞,一般將人眼的正常工作距離定位25cm
又叫做"明視距離"
分辨力的分辨本領是指人眼睛在25cm明視距離處, 能夠分辨的被檢物體細微結構較小間隔的能力,人眼的較大分辨力約100μm,為提高人眼的分辨力顯微鏡被發明出來
光學顯微鏡主要是有多個物鏡和及目鏡組合而成,物鏡靠近被測物,將物體第一次放大目鏡則是接近眼睛這一段的透鏡,將物鏡放大的影像再次放大,總的放大倍率一般等于物鏡和目鏡的乘積,光學顯微鏡的發明和制造促進了生物學和醫學的發現
是人們對事物的觀察又宏觀世界更進一步到達微觀世界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