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試樣測定的步驟中酸蝕的作用-檢測顯微鏡
在拋光盤上壓力不宜過大。當試樣的表面已經拋得光亮如鏡即使用顯微鏡也不能發現其上有條痕時,拋光工作即告完成。拋光后的試樣,在顯微鏡下只能看到組織中的雜質,所以還必須進行酸蝕。由于酸蝕對不同方位的晶粒及各種組織結構的侵蝕程度不一致,從而可以在顯微鏡下借反射光線區別不同金屬的組織。
由于試樣酸蝕的好壞直接影響金相測定的結果,因此,需特別注意酸蝕過程,通常,酸蝕過程按下述步驟進行。
①在酸蝕之前,將試樣已拋光的一面,先用酒精洗滌以清除油潰和污物;
②將試樣及入酸蝕劑內或用棉花觸上酸蝕劑涂于試樣表面上,酸蝕的時間依不同的合金及不同的組織而不同;
③試樣酸蝕后,先用水或酒精沖洗,再用吹風機吹干,這樣,酸蝕過程即告結束。
如經酸蝕后的試樣在顯微鏡下觀察不清楚的組織,則說明欠酸蝕,需補充侵蝕,當發現試樣表面的顏色極暗,則說明已酸蝕過度,此時必須重新拋光甚至細磨,而后進行酸蝕。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