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儀器熒光顯微鏡的分辨力為0.2μm
光鏡的分辨能力
普通顯微鏡是以可見光作為光源,通過一系列透鏡的屈折反射作用,較后在人眼的視網膜上成象。物理學證明,在光波動的進程中,如遇到直徑小于光波長一半的粒子時,光波就會很容易地繞過它而不會留下任何可見的影子,這就是光的繞射現象。可見光的波長在0.4---0.68μm之間(1mm=1000μm)。正因為如此,普通光學顯微鏡分辨兩點之間較短距離的能力——分辨力(或鑒別率)—便受到了限制。如以較短的可見光〔紫光)來說,波長只有0.4μm,以此作光源的光鏡分辨力為0.2μm,再小的質點就會因光的繞射現象而無法分辨。人眼的分辨力為0.2mμm因此,上述以紫光作光源的顯微鏡的有效放大倍數只能是1000倍。盡曾目前的各種光鏡的放大倍數可高達幾千倍,這并不能提高分辨力。
要提高顯微鏡的分辨能力就需要應用比光波更短的波。經過物理學家們的努力,創造了一種新的波—電子波。電子波的波長決定于電子運動的速度。電子運動的速度取決于電壓,電壓越高,電子運動速度越快,運動速度愈快,產生電子波的波長愈短,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