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顯微鏡在生物學的應用-怎么選擇光學儀器
免疫熒光顯微鏡
免疫熒光顯微術是將光學顯微鏡加以改造以對熒光化合物(fluores-
cent compound)所放出的光進行觀察。熒光化合物是對某一波長的
光[激發波長(excitation wavelength)可以吸收,
并發出較長波長[發
射波長(emission wavelength)]的光。在熒光顯微術中較常用的化合
物是羅丹明(rhodamine)發射紅光;熒光素(fluorescein)發射綠色光。
首先,熒光化合物與抗體進行化學偶聯,該抗體對觀測對象細胞中的
特定蛋白質或大分子是特異的
。然后將熒光標記的抗體
加到組織切片上,或可透光的細胞上,并用激發波長照射標本,在標
本中已經結合上抗體的結構即可見到。熒光顯微術還可應用于活細
胞,它可對細胞和細胞內的結構的運動隨著時間進行觀察
共聚焦顯微術
共聚焦掃描顯微術是標準免疫熒光顯微術的改進型,可得到全細胞
或較大樣本更為清晰的映像。在標準免疫熒光顯微術中,化合物發
射的熒光來自焦平面(plane of focus)上下兩側的分子,因而使映像
模糊不清,難以確定真實的三維分子排列。使用共聚焦掃描顯微鏡
時,只有處于焦平面的分子才發出熒光,這是由于使用了聚焦的激發
波長激光束(laser beam).激光束在標本的各個不同部分移動,并在
不同深度上透過樣木得到一系列映像。然后這些映像經過計算機綜
合處理,即可得到完整的三維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