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生物顯微鏡的原理-為何樣品標本需要染色
1光學顯微鏡術是使用一個光束,透過玻璃制的顯微鏡鏡頭,獲得標本的放大映像。
2待觀察的標本需首先用酒精或甲醛固定,然后嵌入蠟中,切成切片。自切片下方,用聚光鏡把光束聚焦到切片上,切片被照亮。穿過標本的入射光被接物鏡聚焦到聚焦平面上,生成放大的映像。
3亞細胞器若不先用化學物質對它的標本進行染色,則在光學顯微鏡下不能直接辨明。蛋白質可用伊紅(eosin)或亞甲藍(methyleneblue),DNA可用堿性品紅(f uchsin )染色。標本中酶的位置可用細胞化學染色顯示,即使用一種底物,在酶的作用下可轉化為一種有色的產物。
4暗視野顯微術(dark-field microscopy)是光線經聚光鏡從一角度排射到標本上,因此只有被標本折射的或衍射的光才進入接物鏡并成像。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