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襯顯微鏡可加大圖象的襯比度-應用于礦物顆粒測定
相差光學顯微鏡是一種利用相襯差別來研究礦物精細結構的有效工具。
相差光學顯微鏡技術的裝置和基本原理
相襯顯微鏡能加大圖象的襯比度,如果研究對象在折光率上有一點變化或差別,或者光程的長度有變化,都可在顯微鏡上觀察出來。這些變化發生在樣品上礦物顆粒的邊緣部分,因而常使相差現象成為一種邊緣效應。
貝克(Beck)透射光相差系統,從圖中可見聚光鏡里的環形空圈板和物鏡里的相位板。樣品由通過環形空圈板的空心錐或亮環照明。光束b 通過物鏡后在物鏡的后焦點平面上產生環形空圈板的圖象。在這個平面上,
正好裝有一塊相位板,其上的下降環正好與聚光鏡里的環形空圈相匹配。該環下降的量正好使光的相位產生1/4 波長的相差。因此,光在通過下降環以后,與經樣品散射和繞射的光(光束c )一起,偏離了原來的相位,經過與光束:的干涉后,就形成了我們在鏡下所觀察到的圖象。
只是在觀察前應注意把聚光鏡的環形空圈圖象焦距調準確,同時要與相位板上的環對準。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