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顯微鏡的分辨率-磨粒測定光學儀器常識
顯微鏡的分辨率
顯微鏡的分辨率(resolving power )也稱為解像本領,是指顯
微鏡能夠幫助人眼右清相互靠近的兩個質點的較短距離。如果兩個質
點間的距離超過顯微鏡分辨能力時,只能看到一個模糊不清的質點
在顯微鏡下所觀察到的磨粒表面細節,實際上都由微小的點、線、
窄縫和圓孔等構成的復雜光柵。從光源發射的光線通過光學透鏡組的
有效孔徑投射到磨粒表面時,必然形成極復雜的衍射花樣反映到CCD
上
顯微鏡的深度
在顯微鏡的光軸上有一段距離范圍內的物體能被看清,超出這段
距離的物體就模糊。這段距離位于顯微鏡焦點附近很小的范圍之內,
這段距離的上下限叫焦點深度(focal depth )。
在實際操作中把物鏡向下移動,當物鏡接近標本時開始看清磨粒
細節,由物鏡到磨粒的距離叫物鏡的工作距離。每種放大倍數的物鏡
都有一定的工作距離。
開始看清物體之后,再將物鏡繼續向下移動,物鏡下降到某一點
附近成像開始模糊。由剛開始看到物像到物像開始模糊的物鏡移動距
離就是物鏡的焦點深度或景深。
顯微鏡的總放大率越大,其焦點深度越短,而其工作距離也越短
因此,使用高倍物鏡時要特別謹慎地向下移動物鏡。
顯微鏡分辨率
顯微鏡分辨率影響三維表面測量范圍,一般在測是焦平面時,分
辨率越高,在焦平面內的物體表面紋理越清楚,亮度梯度變化越明顯
;通過差分處理時,在焦平面范圍,差分濾波結果就表現得越明顯,
越有利于對焦平面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