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顯微鏡放大樣品提高物鏡分辨力的方法
我們使用顯微鏡的目的不僅為了放大物像,同時還需要看清物像。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對顯微鏡光學系統與機械裝置的正確配合、對顯
微鏡使用中克服色差、像差以及提高物鏡分辨力的方法,
1.光學系統和機械裝里的配合
機械筒長的選擇和使用:接物鏡和轉換器吻合處到接目鏡筒上緣
的距離稱為機械筒長。這個距離可以通過鏡筒內的抽筒調節(老式鏡
有此裝置)。入的生理明視距離約250 mm,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同
時不損傷視力,在顯微鏡使用中一定要注意機械筒長的選擇。一般用
低倍和高倍物鏡時機械筒長應選160 - 170 mm;用油鏡物鏡時機械筒
長應達到170 mm,并升高聚光器,以增加光亮度;在視察不透明的物
體時機械筒長應達到190~250 mm.
2.消除色差和球面像差的方法
混合光中因為各光素的屈折度彼此相同,當同時進入一透鏡后則
產生色差;單色光素的屈折度彼此相同,雖不產生色差,但因進入透
鏡中央和邊緣的光素所產生的屈折度不同。卻可產生球面像差。因此
克服色差和球面像差的根本出路在于通過透鏡的制作和組合來校正各
光素的屈折度,達到消除色差和球面差的目的。現在高級顯微
鏡配備的消色差物鏡,復消色差物鏡及消錯性聚光器均是為這一
目的。除此之外采用單色光素作光源,調整虹彩光闌、遮擋透鏡邊緣
部分的光波等,對減輕色差和球差也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