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巖樣品顯微構造(結構)分布檢測顯微鏡
變質巖中顆粒的形態和排布稱為它的顯微構造(microstru-
cture)或結構(texture)。由于慣例或是由于通常它的含義并無
兩樣,大多數人采用“結構”。然而我更喜歡(不失原意地)用“顯
微構造”一詞,如同物理冶金學中所用。因為((i)“結構”意
味著在合成物質中特別是在金屬中的“優選方位”; (ii)物質
科學的當代研究中所有的結晶物質(包括巖石)往往根據基本過
程歸并在一起;(iii)顯微構造一詞并可與通常采用的另外兩個
構造尺度水語相協調,即“中型構造”(mesostructnre)與“宏觀
構造”(macrostructure).
沉積巖中顯微構造(結構)一般是指碎屑和膠結物的成因,
巖漿巖中顯微構造是指結晶作用接近于某種順序的趨勢。然而,
盡管某些變質的顯微構造表面看來與某些巖漿巖的顯微構造
很類似,但它們有完全不同的意義。例如,變質巖中的斑狀變晶結
構類似于巖漿巖的斑狀結構,但是與相對的冷卻速率卻沒有多大
關系。相反,作為斑狀變晶生長的礦物(比照巖漿巖斑晶),和
巖石中所有其他礦物對比,僅形成于少數晶核。與此類似,變質
巖中他形變晶(如巖漿巖中的他形品一樣)意味著顆粒無晶面,
但是巖漿巖礦物的他形是由于充填先成晶體之間的不規則形態
的空間,變質礦物的他形變品則是由于顆粒生長中的相互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