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具有不同數值孔徑的物鏡的分辨率也不同
較初人們采用具有不同數值孔徑的物鏡的分辨率極限,由于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極限是大約0.2微米(200mm)斷定如果真實間距低于這一極限,那么觀察到的可分辨層部分與由截割面造成的表觀間距的分布有關,在真實間距小于0.2微米的極細珠光體的場合,能找到的可分辨的珠光體區域很少,在這些區域的表觀間距大于較小間距,而且碳化物的邊緣有綻裂和破碎的現象,對另一個所有層片都是可分辨的樣品,他發現這種綻裂的情況只有當截面與垂直于層片的平面成83度角時才發生。
因此,以細珠光體,綻裂的碳化物層片表觀間距是可以測量的,其角度假設為83度,因而用83度的正割值去除綻裂的碳化物的表觀間距就可作了小間距。
描述顯微組織要素的形態或形式是體視學中較困難的工作。對很接近于常見的形狀,如球、立方體裁、橢球、棒狀等質點,問題較簡單,而只要質點形狀本質上與這些幾何形式不同。問題就產生了,由于必須從對質點空間輪廓的觀察來推斷其三維空間形狀,切割平面效應將使形狀的描述復雜化。建立在平面觀察基礎上的顯微組織形狀可能引出錯誤的術語,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