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形成微觀偏析-加工材料的晶粒尺寸測量顯微鏡
材料的某些性能直接由材料的晶粒尺寸及其分布所決定。更
多的性能看來不直接和較終的多品體狀態有關,而是和晶粒細化
到一定尺寸的過程和所引起的副作用有關。在凝固和鑄造的研究
中,大多在組織結構上更加關注,而對組織和性能的相互關系則
研究較少。
雖然隨后的熱壓力加工會引起新的或完全不同的晶粒分布,
但是原始的或者說準凝固狀態的組織仍具有很大的意義。首先,
材料的原始狀態會影響其固態的加工性,其次,除非極其小心,
凝固時形成的微觀和宏觀偏析一般是難以消除的。為了謹慎起見,
應用了“準凝固的”這個概念,因為獲得一定品粒尺寸的不同方
法會包含著不同的亞結構,因此強度值就更和亞品粒尺寸或顯微
偏析密切相關了,或歸因于從這些現象引起的派生效應。
顯微偏析看來是決定性能的重要因素,而亞品粒組織是不重要的。
強度和亞晶粒的關系只在單品情況下作了研究,此時亞品粒對
強度的微小貢獻則是相當重要的。
由于成分復雜,實際上顯微偏析總是嚴重存在,并且很難用
退火消除,而且實際的偏析程度可能比任何一種用偏析平衡計算
所得的預期偏析要嚴重。凝固時,品界通常址后凝固,它對合金
中的“有害”成分起著一個“總受器”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所
有品界是較嚴重的偏析區。甚至在比較純的材料中,當顯微偏析
不嚴重時,枝品間空隙的成分也容易達到第二相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