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什么是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率和分辨率
每個人都知道要更多地看出物體細微結構的較簡單方法
就是將它“放大”,然后用眼觀察放大的像,因而眼睛能覺察
出更多的細節.這樣我們說,我們能“分辨”出較多的物體細
節,和說放大像使我們改進了肉眼的“分辨率”.“分辨本領”或
“分辨率”,即是能區別細節的本領,顯然與放大倍數有關
放大倍數又是物體離開眼睛距離的函數.物體越遠,就顯得越
小.這影響分辨本領;我們不能用肉眼分辨出一里遠的網球,
可是如果它與其背景對比很清晰,那么我們就可以在離開200
碼的地方分辨它.這就引入了另一個在顯微鏡制造技術中很重要的
概念,即“反差”的概念.若背景是黑色的,在100碼的距離晴天
時可以很容易看見白色的網球,我們說它具有高“反差”,能從
其背景中清楚地顯示出來.反之,在陰天,在100碼處將白色
網球放在白幕前就不可見.這并不是由于眼睛不能分辨它,
而是由于眼睛不能把它從其背景中區別出來而已.顯然,如果
不能察覺要分辨的物體,那么世界上較好的分辨本領也是無
濟于事的.
當物體逐漸靠近眼睛時,其表面上能分辨的細節也逐漸
增多.理由是在人眼視網膜上的物像逐漸變大,我們就獲得
了放大的像,后者使眼睛有較高的分辨率.因此,只要把物體
移近眼睛就可得到放大.將物體移近眼睛的程度是否有極限
呢?根據經驗,每個人都知道它是有限度的,約10厘米.物體
這樣近對眼睛的肌肉來說是很費力的,所以眼睛的正常較近
工作距離,稱為“近點”,一般公認為25厘米,在這距離上我們
可以用簡單的方法測定眼睛的分辨本領或“視力”.在較好的
條件下,在25厘米時眼睛可以分辨出約0.075毫米的距離,這
距離約相當于一弧分.這個角度也相當于位于一口里遠處的1.5
呎距離,或者91.44 米處的略大于2.54cm的距離.在近點時,如果
刻線間距為0.075毫米,在理想情況下,眼睛能分開細刻度的
線條.由于視網膜的顆拉結構,眼睛不能分辨更小的細節,視
網膜是由具有一定寬度的細胞所構成.因為這個分辨本領需
使眼睛的功能達到了極限,而要達到它,需要理想的反差條
件,因此,平常采用較低和較合適的25厘米處的0.25毫米作
為正常條件下的合理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