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顯微技術與生物科學的發展-顯微鏡的分辨率
從第一臺光學顯微鏡誕生至今已經有了300多年的歷史。眾所周知,顯微鏡的發明對醫學的進步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貢獻是無法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的。至今,顯微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在醫學領域,顯微鏡已成為臨床及研究各方面不可缺少的工具。
顯微鏡的放大倍率和分辨力是顯微鏡的兩項基本技術指標。根據理論計算,光學顯微鏡的分辨力只能達到可見光波長的1/3左右,大約為0.2Nm長,這還僅僅是理論值,在實際制造顯微鏡過程中,要達到這個值是很困難的。
因此,光學顯微鏡的分辨力是有限的。因人眼的分辨力僅為0.1mm,遠遠低干光學顯微鏡的理論分辨力。為了能看清細小物體的形態、大小和內部結構,人們便在提高顯微鏡的放大倍率上下功夫。起初人們制造的第一臺顯微鏡放大倍率僅達8倍
隨著光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率也在不斷提高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