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工件碳的含量截面測量金相顯微鏡-熱加工
淬火和回火
淬火和回火,也叫淬火-回火硬化工藝,是通常硬化工件的方法。把鋼
(碳的含量為0.35%或更高)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然后快速冷卻(淬火)。
所形成的顯微組織稱作馬氏體,質硬而脆,并充滿內應力(硬度與鋼中含碳
量有直接關系)。淬火鋼可用制作承受重載或需要較大耐磨性的零件,但淬
火鋼太脆,不能承受沖擊。
通常是將淬火后的馬氏體鋼,經過回火,再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下,在此溫
度保持一定時間,以去除內應力,并恢復延伸率和韌性,不過,硬度和韌性
不能同時并存。因此,回火溫度和時間的選擇常常是在機械性能之間,采取
折衷方案。而且,高合金鋼的應力比低碳鋼大,淬火時易于產生裂紋或
變形,薄臂工件以及在截面突變和尖角處通常是裂紋產生的根源。不對稱的
高合金 鋼工件(例如具有一鍵槽的套筒)易產生淬火裂紋。
欲使工件不發脆,可資利用,在淬硬工序之后,必須接著回火;鼗鸷,
硬度降低,抗拉強度降低,延伸率和韌性增加。實際上,是將淬火工件再加
熱到低于臨界溫度范圍,接著冷卻;鼗鹗欠癯晒,不象退火那樣,要視控
制精確程度而定。較后的顯微組織是回火馬氏體。回火溫度在300和400°F(
約150和200°C)之間時,硬度降低甚微。在此溫度范圍內,適宜于去除應力
。在600°F(約316°C)附近,會迅速形成回火馬氏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