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鍍層界面上或與鍍銅層厚度測量用金相顯微鏡
用于基板電鍍的銅材料,來源于不同的電鍍液.常用的電鍍液有氟硼酸鹽,焦磷酸鹽和酸式硫酸鹽溶液.為保證電路特性,要求銅鍍層純凈,厚薄均勻,附著力強.此外,還要求它們具有足夠的延伸性,以適應各向異性的基板面可能產生的彎曲,還要求它們形成具有可焊性的良好金相界面或鍍金屬掩膜。
在電鍍層界面上或與鍍銅層摻雜在一起的沉積物或夾雜物,只要它們改變鍍銅層的性質就必須被當做污染物,影響鍍銅液特性,但并不與銅一起共沉積為鍍層的雜質,這里不予以討論,因為按定義它屬于另外類型的污染.
在制做印制板時,銅箔可鍍成厚度為2.5-7.5微米的加固層,可用來加固在金屬化孔過程中形成的薄銅層,或作為
"規則金屬板"增加導體厚度。在這兩種情況中,電鍍前的銅表面層通常用酸浸泡做為去污處理,以清除表面氧化物,使電解沉積物與原有的銅表面正常結合.
鍍孔顯微斷面圖.該圖展示鍍孔中非電解銅與加固銅層之間沒有氧化層界面,加固銅層和板面銅層間沒有氧化層界面,以及板面銅層和錫鍍層間沒有氧化層界面的狀況,放大率為400倍。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