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菌隔膜孔微細構造
顧名思義,所謂絲核菌類真菌是指在自然界中不易形成有性世代,而在無
性世代生活史中,具有與Rhizoctonia類似之菌絲形態及產生菌核,并且不形成產
孢構造者。此類真菌大部份是引起植物根部病害之病原菌,有些則為蘭科植物之
共生菌根菌-蘭菌(Harley and Smith, 1983; Punter et al., 1984; Sneh et al., 1991;
Tu and Kimbrough, 1978)。分類上以菌絲細胞核數、菌核形態、細胞化學測定、
隔膜孔微細構造和擔子器形態等作為鑒定依據(Sneh et al., 1991)。至目前為止,
除了有些未發現有性世代而使分類地位不明者外,絲核菌類真菌,主要包含于
Tulasnellales、Ceratobasidiales和Aphyllophorales三目中,其中又以角擔菌科
(Ceratobasidiaceae)真菌較多
植物疫病菌種類甚多,目前可被接受之有效種(species)約有五十馀種。目前疫病菌
的傳統分類,以病原菌的形態特征為主,以生理生化特性與病原性為輔。疫病菌供分類
定位之特性,重要者包括:胞囊、有性器官、菌絲膨脹體、厚膜胞子、菌落形態、生長
溫度、寄主、病原性及生化反應。一些選擇性培養基,可用來分離疫病菌,并與其他菌
類區隔。近年來科技發達,分子生物技術亦用來輔助疫病菌之分類鑒定,例如分析“蛋
白質電泳圖譜"與“同功異構酵素"﹐及利用 RFLP、RAPD 及 PCR 技術來進行“核酸
指紋圖譜"與“核酸序列"的分析,或利用“核酸探針"進行偵測工作。而診斷病害是
否由疫病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