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光學顯微鏡對細菌進行分類辨別
細菌分類今后勢必愈來愈倚重電腦,但這與電腦用于傳統的細菌數值分類,不能混為一談。正如光學顯微鏡的發達對細菌分類帶來巨大影響,電子顯微鏡的發明及超薄切片技術的開發,使得吾人得以觀察細菌細胞的基本構造。位相差顯微鏡、微分干涉顯微鏡、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等的發明,也讓生物細胞變得更容易觀察,藉此可辨識原核和真核生物細胞的基本構造,并區分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差別。 1957 年,道夫提(E.C. Dougherty)經由鏡檢察覺,細菌細胞核比其他生物細胞核簡單,因而提議把細菌的細胞核稱為原核,其他生物的細胞核則稱為真核。 1962 年,史丹尼(R.Y. Stanier)和范尼爾共同發表的〈細菌概念〉,可說是有關微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集大成論文。指出細菌細胞是原核細胞,具有如下特征:不具區隔細胞核和細胞質的細胞核膜;二、不具含有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相關酵素的機械構造;三、細胞核分裂屬于無絲分裂而非有絲分裂。史丹尼和范尼爾兩人以細胞構造相同性,印證了柯恩所推測細菌和藍細菌的近緣關系。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