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蜱的標本制作步驟-顯微鏡放大倍率增加景深也增加
螨蜱的標本制作
各種顯微鏡的發展已有 50 年的歷史,而這使對螨類細微構造有徹底的研究。而應用較廣的不是光學的,就是掃描顯微方法。
而光學的位相差顯微鏡放大倍率約為 1000 倍。但因光學顯微鏡的景深極淺,標本必須扁平或解剖才適于光學的分辨。掃描顯微鏡,簡稱 SEM 則沒有這些問題,可以放大約 25,000 倍,而且景深也增加。
隨著位相差顯微鏡的出現,所使用的標本須要高度透明;而大多包埋劑的清潔度極少,在螨類標本放到載玻片之前,把所有較小而稍骨化的不透明的組織加以浸軟或移去。這就須要使用清潔劑或解剖
昆蟲相關聯的螨類的采集在各種環境中棲息的昆蟲體表及翅下、氣管中,以及各種發育階段,有多種多樣的螨類寄生。堆肥及廄肥中的金 子、埋葬蟲等腹面有寄生螨的若螨及巨螯螨等附著。直接用毛筆或有柄針采取,或用氯仿等熏蒸,使其脫離寄主昆蟲,予以采集。而如步行蟲上可采得盾螨科(Scutacaridae)種類。而在鱗翅目昆蟲上也有許多寄生的螨類。采集昆蟲上寄生的螨類時特別應注意檢查蟲體各部的膜質部分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