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C與Si含量于鑄件顯微結構和硬度的區別
不同C與Si含量、接種處理及表面冷激對于低合金球墨鑄鐵之顯微組織
(石墨形態、碳化物含量、金相組織)及硬度之影響。在合金設計方面,
固定2.5%Ni-1.0%Cr-0.5Mo-0.4Mn,探討C與Si含量
(A:3.76%C- 1.15%Si,B:3.55%C-1.68%Si,C:3.44%C-1.48%Si,D:3.81%C-1.44%Si,
其中A與B爐次之碳當量相同),與接種情形對于鑄件顯微組織及硬度的影響。
在碳當量相同之條件下,增加Si含量會明顯增加石墨數目并減少碳化物的生成,
而BX鑄件及BY鑄件在顯微組織(石墨形態、碳化物含量、金相組織)上
的差異比AX與AY兩鑄件之間差異
要大,可看出二次接種的效果在Si含量高時較為明顯。另,在Si含量相同之情形下,
DY鑄件因碳含量較高又施以二次接種,故有較多的球墨數目及較低的碳化物量,
但碳化物在四個鑄件之間差異不大。又,二次接種使鑄件表面與鑄件內部之變韌鐵/珠光體比例差異極大,
無二次接種的鑄件之變韌鐵/珠光體比例在各位置之間差異較小。四個鑄件之硬度值以AX為較高,
其值介于HRC50~HRC54之間。另,成份對金相組織各相所占比例之影響極大。在冷卻條件不同的情形下,
冷激鐵放置處之表面具有較高的球墨數目,碳化物含量高且分布較細密,其硬度值亦較高;
在冷卻較慢的部份(鑄件內部),其球墨數目較少且其尺寸較大,碳化物之分布也較分散。
針對一些特定位置進行熱分析,并將所獲得之冷卻曲線對照相近成份之連續冷卻變態圖,
來預測鑄件之金相組織。分析結果與實驗觀察結果頗為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