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顯微鏡觀察凝固后鑄件的巨觀與微觀結構
鑄造技術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在鑄造之凝固過程中,溫度與濃度場的變化會影響材料的顯微結構,
而微結構之控制更是改善其機械性質及物理特性的關鍵所在。一般鑄造過程是不易控制其凝固結構之形態,
較多只能改變其晶粒大小,而方向性凝固方法可制造出沿特定方向之柱形枝狀晶的鑄件,也是單晶成長之基礎
本文探討方向性凝固機構分別對錫鉛合金與鉍碲合金之影響,并個別對此兩種合金進行微結構的討論與分析
實驗一以錫鉛合金(Sn-10 wt.%Pb)為測試材料,采三種不同熱環境的實驗模式,
來探討這些實驗模式對于凝固微結構的影響,并與方向性凝固機臺做比較。于凝固實驗研究中,
以熱電偶量測鑄件軸向與徑向的溫度分佈,并觀察凝固后鑄件的巨觀與微觀結構。探討其枝狀晶之優選方向控制情形、
鑄件晶粒尺寸及對晶體成長的束縛控制及對其溫度梯度、成長速率之間的影響。
實驗二以鉍碲合金為測試材料,本實驗將利用方向性凝固機臺成長Bi2Te3(59.7 at.%Te~60.2 at.%Te),
并與火花電漿燒結法(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燒結之塊材進行比較。
成長后的晶體,將以XRD、SEM、EDS和ICP來鑑定晶體結構的品質與材料的成份。
在300 K至500 K之間進行Seebeck系數、電阻率和熱傳導系數隨溫度變化的量測;
并觀察各樣品在室溫時的霍爾系數及載子濃度等電特性,討論Bi2Te3晶體熱電性質與溫度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