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觀察熔融金屬不同旋轉攪拌后顯微結構
電磁攪拌
電磁攪拌是將電場與磁場交感產生的磁流力(Magneto-Hydrodynamic:MHD)
施加在熔融金屬內,使黏漿旋轉攪拌的方法。電磁攪拌可分為水平式(旋轉軸與模具軸平行)
與垂直式(旋轉軸與模具軸垂直)兩種,而水平式較垂直式更能有效地改變顯微組織。
在電磁攪拌中雖然沒有轉子直接與半熔融金屬接觸而衍生磨耗的問題,
但由于凝固過程中固相結晶漸漸析出,導致流體黏度連續變化,因此電磁感應產生的轉速及剪切速率比較
難控制,所以當固相分率大于某一極限值時(約3040%)時,
磁流力就無法有效地攪動黏漿。所以,以EMS 所制造的半固態黏漿尤其固相率不能太高的限制。
機械攪拌
在1971年時,MIT Flemings 的研究小組用來量測錫鉛合金流變性的的同軸筒,即為機械攪拌法之較早應用。
之后的研究者,則設計出了各種攪拌器轉子的形狀,如打蛋式、螺璇漿式等。機械式攪拌主要就是對半固態
黏漿直接施予剪應力,將形成的樹枝狀晶剪切破碎。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攪拌的過程中,
激烈的攪動常導致轉子在熔融的金屬中快速磨耗,且碎渣
會滲入材料中形成雜質;有時攪動所產生的漩渦也可能會將氣體給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