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觀察不同金屬相結構-金屬液態凝固為固態
晶粒形狀對流動的影響
當金屬由液態凝固為固態的過程中,因為外在環境的條件不盡相同,
所以金屬凝固后的晶粒結構也就不相同。根據流動行為來判斷,
當晶粒尺寸大小以及晶粒形狀不一樣時,那么半固態黏漿的流動行為也會不一樣。
一般來說,當晶粒結構為樹枝狀結構或大尺寸的晶粒時,由于其接觸面積
比較大,所以摩擦阻力也會隨著變大,因此在移動時較為困難,
所以當半固態黏漿結構中以大尺寸晶粒和樹枝狀結構為主時,那么半固態黏漿的流
動能力就會比較差,視黏度也相對變大。而當晶粒結構為球狀結構或小尺寸晶粒為主時,
因為接觸面積較少,所以摩擦阻力也就比較小,因此流動較為容易,
所以當黏漿結構中以小尺寸晶粒和球狀結構為主時,其流動性較好,視黏度相對的也就比較小
攪伴因素對流動的影響
攪拌的目的主要是要對晶粒的結構進行破壞的作用,以得到較小尺寸
和較球化的晶粒結構,。由于攪拌動作會改變黏漿的顯微結構,所以也就間接的影響到黏漿的流動行
為。一般來說,越強烈的攪拌動作,對晶粒結構所產生的破壞也就越大,而得到的晶粒也就更加的球化和細小,
因此流動變得較為容易,視黏度也就較小,相反地,若給予的攪拌動作較為輕微,
所得到的晶粒結構多為樹枝狀結構且尺寸較大,因此流動的能力下降,視黏度也就變得較大,且此
流動特性正符合了剪變薄流體的性質,即流體的視黏度會隨著剪應變率的增加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