稜鏡片分類簡介-薄膜量測顯微鏡光學儀器廠
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簡稱BEF,用來將光線往正向方向折射,又稱稜鏡片(Prism)。
增亮膜的設計從很久以前就已經開始使用了,早期90 年
代以前,是針對照明系統應用和玻璃制品應用比較多,到后期由于液晶顯示器的
發明,需要加發光效率和亮度,需求才大量增加。
依制程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以下三類:
1. 超細微稜鏡結構之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
2. 反射式偏光增亮膜(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DBEF)
3. 非多層膜式反射偏光增亮膜(Diffused Reflective Po-larizer Film、DRPF)
超細微稜鏡結構之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簡介:
這是較早問世的傳統增亮膜,也是俗稱的稜鏡片,其造過程是在厚度僅125 ㎛
的PET 光學薄膜上利用高能量的UV 光將特殊Acrylic Resin(PMMA)硬化、切割出
超細微稜鏡結構。而其細微稜鏡結構主要功能是造成穿透光線的折射與內部全反
射將自導光板所發出;呈現四面八方之散亂光線集中至約±35 度的正視角(On-axis)方向。
稜鏡平均間距為50 ㎛,且每一稜鏡角度均需精準控制在90 度,并藉由峰頂高度的微小變異來消除wet-out 現象,
以撾得較佳的集光效果。
對于大多數普通背光模組而言,只需放置一片BEF 即可增加約60%的輝度,
若垂直夜疊使用2 片BEF 更可提升輝度達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