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的數值孔徑代表物鏡收光范圍
讓我們由何謂繞射極限以及它如何限制了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開始。
首先,我們知道光源通過樣本(例如一只草履蟲)后在遠場上會產生繞射現象,繞射圖形可視為通過樣本后的光場分佈做傅立葉轉換的結果,且繞射角度和樣本的空間頻率有關,
而透鏡聚焦成像只是把無限遠處的繞射圖形移到焦點處。因此,我們可以說,透鏡焦點的光場分佈就是物體空間分佈的傅立葉轉換結果。樣本上有越細微的變化,相當于空間頻率越高,
便會產生越大角度的繞射光線偏折。理論上,若能將所有的高頻偏折光全部收集起來成像,應該可以完整重現樣本的面貌。但實際上,物鏡就像一個空間上
因此,為了要提高解析度,就必須增加物鏡收光范圍,才能收集到空間頻率的高頻項。通常我們用“數值孔徑”(NA, numerical aperture)來代表物鏡收光范圍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