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的使用觀察蓮葉的原理
巴斯洛特教授是蓮花效應的發現者,他是怎么發現蓮花效應呢?
他是透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由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率非常大,可看到比細胞還小的表面構造,只要有一點點的污染物就會破壞畫面,因此所有的樣本都必須經過充分地清洗,然而巴斯洛特教授發現有一種樣本幾乎不需要清洗,那就是蓮葉。
透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的觀察,可看到蓮葉表面具有許多凹凸不平的突起,這些小突起是由防水物質所構成,因此水分子便會位于小突起的頂端,并受到下方空間內的空氣撐墊而形成小水珠,造成超疏水的效果。正是因為蓮葉表面具有這樣特殊的構造,使得灰塵與蓮葉表面的附著力小于灰塵與水的附著力,于是灰塵便會隨著水珠滾離表面,造成蓮花效應 (圖一)。蓮花效應的超疏水效果,可應用在建筑物的防水自潔涂料;若利用蓮花效應的逆向原理,產生超親水的效果,則可發明自潔玻璃;是否能將“超疏水”與“超親水”兩者合而為一、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