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構造地質學鑒定光學式高倍率顯微鏡
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始,由于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工業發展更是一日千里,從而促進巖石學繼續向前發展,
巖石學已結合礦物學、巖石化學、地球化學、物理化學、地球物理學及構造地質學等開展研究,這一時期常被稱為顯微鏡后時期。
在這個時期中,1889年費德洛夫旋轉臺的發明和使用,大大地促進了顯微鏡鑒定技術的發展。1912年X射線晶體衍射實驗的成功,
則為巖石的礦物成分研究開辟了新天地。對于火成巖化學成分的研究,雖然早在顯微鏡研究法出現以前就已開始,
但在本世紀創立了各種巖石化學計算方法和化學成分的分類,并建立了很多巖石化學指數,從不同方面揭示了巖石的特征、成因、共生規律以及成礦專屬性等。近年來,隨著各種新的快速而準確的分析方法及電子計算機的使用,多種邊緣科學的相互滲透,大量區域巖石學、海洋地質學和星際資料的充分利用,都為日益深入研究巖石展示了新方向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