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更斯目鏡成像原理-光學顯微鏡目鏡構造
目鏡的主要作用是將經過物鏡放大的實象再次放大。顯微觀察時,
離目鏡明視距離處(或無窮遠處)形成一個清晰的虛象,顯微攝影時,
在底片上投射得一實象。某些目鏡(如補償目鏡)除了放大作用外,
還能把物鏡成象過程中產生的垂軸色差進一步校正。
惠更斯目鏡成像原理
惠更斯目鏡的成象原理是這樣的.試樣經物鏡成一初象A1B1在很靠近
整個目鏡的物方焦點FB的內側處,因FB在場鏡后面,所以實際光線是再
經場鏡成象A2B2在很靠近接目鏡物
方焦點F接目內側處,較后再經接目鏡成一放大虛象A3B3
在明視距離處,于是人眼就在接目鏡后面看到這個虛象。
1-場鏡 2-視場光柵 3-接目鏡
圖1
惠更斯目鏡中裝有視場光柵,以限制物鏡和場鏡所成象域的大小。
該光柵位于接目鏡衍勻方焦點F接目處,亦即經場鏡所成象的位置上。
如果將顯微刻度尺或十字叉絲玻璃板放在此光柵上,
即能從目鏡中觀察到這些刻度并映襯在物象上。
上海光學儀器一廠便攜型金相顯微鏡10倍分劃目鏡,就是把在10毫米
范圍內分劃值(格值)為0.1毫米的玻瑞分劃板,
裝在放大倍數為10倍的惠更斯目鏡的光柵上。從目鏡中所讀出的數據,
只是物體經物鏡和場鏡所成象的大小(未經接目鏡放大),被測物體的
真正大小應用物鏡的垂軸放大率及目鏡中場鏡的垂軸放大率的乘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