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顯微技術的原理以及應用微血管圖像分析
熒光顯微技術用熒光作示蹤物,將普通顯微技術無法看到的微循環現象顯露出來。
它是由活體顯微鏡技術派生出來,需要有特殊的熒光色素和熒光顯微鏡。熒光顯微技術的原理是,從光源中發出的光,經過激發濾光片后只有激發光(紫外光等)透過,
通過聚光鏡會聚到標本上,使之產生熒光。此熒光與激發光同時進入顯微鏡,經目鏡中的發射濾光片濾除激發光,熒光通過顯微鏡成像。用于微循環觀察的熒光色素主要有熒光素鈉和異硫氰酸熒光素(FITC )等。
熒光顯微鏡的光源是作為一種激發能源,提供特定波長的光,激發熒光素發出熒光。常用的光源是15-200W的超高壓汞燈,它有強的紫外光和紫藍光,足以激發各類
熒光物質。用此技術對微血管形態和血流狀態進行觀察,其中包括眼底、結膜、心臟、軟腦膜、腎小球、腸系膜、牙眼等處的微循環及對微血管通透性、體液循環和白細胞、血小板運動的觀察,以了解血管的通暢程度。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