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柿角斑病發生與防治
柿角斑病(Angular leaf spot of persimon)
病原菌: Pseudocercospora Kaki Goh & Hsieh)
本菌屬不完全菌類,病原菌初潛伏于田間落葉或殘留于枝條之果蒂上,以菌絲形態越冬,翌年四~五月間,溫濕度適宜時即釋放出無性世代分生孢子,藉風雨傳播附著新葉由氣孔侵入,潛伏期30~40天,待新葉轉呈濃綠狀態始顯出極細小褐色~褐黑色病斑,此初發病斑病勢進展緩慢,且不明顯,肉眼不易察覺,待六月~七月溫度逐漸昇高,多數病斑積聚致成淡黃色~黃色之褪色斑,病斑擴大受葉脈所限形成角斑狀,危害嚴重時,葉背病斑處產生灰色分生孢子叢并提早落葉、落果,影響果實品質及產量至鉅,本病病原孢子從5月開始侵入潛伏,6月間陸續出現病征,7~9月為發病盛期,防治工作宜從5月間開始。
防治方法:
勿偏施氮肥,配合磷鉀肥使用,及多施有機肥。清除田間枯枝、落葉、落果,以減少感染源。防治方法:以40%邁克尼可濕性粉劑4000倍。于五月中、下旬開始施藥,以后每隔二星期施藥一次,連續四次。
(本文由上海光學儀器廠編輯整理提供, 未經允許禁止復制http://www.xjwd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