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菌生命週期主要階段是單倍體,生活環境潮濕多水分,這幾點十分接近藻類,它們可能是在古代地球水分非常多、空氣十分潮濕的時期演化出來并且大量繁衍的物種。
2. 真菌的繁殖方式包含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古代的藻類也是如此,這是古生物的共同特征。
3. 真菌有三種無性生殖:塊裂繁殖、出芽繁殖(budding)、長出孢子spores。真菌的有性生殖,2種菌絲相接融合成雙倍體的接合子。
4.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目的是延續族群的生存權,因此,捕捉食物、繁殖方式是分類的重要標準。
5. “有性生殖組織是分類的基礎!币驗橛行陨掣}雜,是經歷更長久的演化而產生的特征。不同的族群絕對無法共同生育下一代,因此從有性生殖也可以斷定哪些是獨立的族群、哪些是互為近親的族群。
6. 但是,目前所知道的“不完全菌”缺乏有性生殖,只有無性生殖;這可能是因為它們比較原始,尚未進入有性生殖階段,如果“不完全菌”確實只有無性生殖,那么,不完全菌可能比“像植物的原生生物—藻類”更原始,接近“真細菌”。
7. “大部分真細菌繁殖透過“二分裂binary fission”無性生殖,這種細胞分裂會產生二個一模一樣的子代細胞,沒有透過有絲分裂(沒有出現紡錘絲,直接複制基因)!边@種繁殖有點類似真菌的出芽生殖的模式。
8. “有些種類的細菌會用接合conjugation繁殖;發生接合的時候,二個真細菌彼此會非?拷,彼此之間會出現連接細胞質的管線,細菌部分的染色體或細胞質,透過連接管線傳送到對方那裏!边@有一點像真菌利用菌絲護送細胞核的模式。
9. 這些相似處,并不是說真細菌與真菌是同一個物種,因為真細菌是沒有細胞核的,而真菌演化出細胞核(真核),從結構來看是截然不同的物種。
10. 但是,繁殖軌跡強烈顯示真細菌與真菌在地球生態社群中同一個位階的有機體,很可能是同一個古地球時期誕生的物種,所以繁殖的原始程度類似。
11. 真細菌與真菌能制造許多種抗生素,抗生素較原始的功能并不是替人類治病,應該是為了抑制或消滅敵人,這顯示真細菌與真菌視對方為生存敵手,互相競爭食物與空間,才演化出這種特征。
12. 真菌與真細菌在生態環境的食物鏈上,都扮演分解者角色,這也可能是它們很容易短兵相接的原因。大部分的真細菌是需要吸取養分的異營生物,若不是寄生在腐敗生物體上,就是寄生在活體上。真菌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