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與生物工程教授楊長輝與同事一起發明了只有人類指甲般大小的“超級壓縮高效型”顯微鏡,這種顯微鏡沒有透鏡,但根據流體動力與小孔成像原理設計的顯微鏡,具備普通光學透鏡的強大放大功能,能將物體放大10至20倍,適用于分析血液及水中的病原質。他通過把芯片技術與微流體技術結合,制成了這種更加便宜的微型顯微鏡。
由于高度散射的原因,光無法沿直線穿過組織,因而人體不是透明的。不過,這種光線散射并非是隨機且不可預測的過程,而是確定的。這意味著光線穿過特定組織切片以及反射回來時的路徑有固定的模式,是可以預測和把握的。此外,這一過程還具有可逆性,如果將散射后的光子收集起來,逆向穿過組織,將能夠還原出原始光線及其路徑。
他表示,這種顯微鏡大約跟大黃蜂的體毛一樣大,并擁有一個僅同一角硬幣一樣大的電路,它沒有光學透鏡。它的工作原理是,少量液體流過微芯片,它給樣本拍攝圖像后,將它們傳輸給一臺電腦。
這種顯微鏡可以安裝在一個小型手持顯示器里,這種顯示器大約僅同一個iPod一樣大。楊長輝的設想是,發展中國家的醫生可以利用這種工具給病人驗血或者檢查當地的供水系統
原文地址:http://www.xjwdx.com/news/2011216174437.htm
相關文章
熒光顯微鏡詳解 相襯顯微鏡及與普通顯微鏡的區別 顯微鏡發展史 暗視野顯微鏡簡述 數碼顯微鏡的應用
|